Kundera:使用过点点两次,我觉得其轻博客的定位似乎不是很明朗。用户照样可以在上面碎碎念。如何保证用户的碎碎念不会影响介于博客和微博的定位?也就是:如何让其轻博客类别的内容发布成为主流。
许朝军:点点现在已经有很多高质量的内容出现了。我们的定位是基于兴趣的高质内容社区。
舒城铭-老舒:许总,您怎么看待一个被收购后的企业人员及运营的变化?比如边锋,还比如我前公司金游,从被盛大收购后看来,收购导致了企业发生了很多变化。
许朝军:企业如同一个人,有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你要看你所在的企业是什么阶段?
哐啷鑫:点点倾向于在平台上建立基于现实生活中关系的移植,如人人,还是倾向于建立基于共同兴趣的陌生人关系,如豆瓣?
许朝军:基于兴趣,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或者新朋友。点点的定位是基于兴趣的高质量内容社区。
方片七:点点昨天上不去哦,最近的服务器是在升级么?点点未来的发展在哪里?点点靠什么吸引用户?
许朝军:最近访问量增长太快,昨天忙着在加服务器。点点的发展在于如何推动中国的轻博客发展?如何让轻博客成为的一个大的互联网需求?
乐果:创业辛苦,很想了解下您的工作和生活是如何平衡的?
许朝军:创业后,你发现网站如同你的小孩,付出很多很多爱;抚育小孩是工作吗?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Talon-神马都是浮云:轻博客和微博,博客有什么区别?
许朝军:博客是书,微博是报纸,轻博是杂志。
浩然:点点的竞争对手是谁
许朝军:我们更加关注我们自己,如何去激发组织的潜能?去突破组织的瓶颈?马云讲过: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
徐宁:请问,你如何看待大热必死这句话。对于微博
许朝军:微博是一个长期基本的需求。不会消失,相反会越来越大。
门玉刚:点点为什么不增加名人用户的加入,以及实名认证(并不是回归微博),这样对吸引用户,不是很好吗?
许朝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厉温隆:你是在去年的站长年会拿到李开复(微博)创新工场的投资的吧?当时的反应如何?
许朝军: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和开复能够走在一起,很高兴。
Roy:微博是报纸,注重时事,轻博是杂志,注重兴趣,品位;这个是您对轻博的定位,我想问问,您如果如何能保证,点点的内容够一个杂志的分量呢? 杂志需要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不是人人都可以写的
许朝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编。我们马上会有创新的产品出来。
撒哈拉的鱼:在微博热潮仍然高涨的当前,横空出世的轻博客凭借怎样的实力与优势来竞争市场?
许朝军:微博和轻博不竞争,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佛徒:豆瓣也是基于兴趣发展起来的社区,点点网怎么看和豆瓣的竞争?
许朝军:上豆瓣的用户也上点点,豆瓣满足的需求和点点满足的需求不一样,即使用户群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乐天:现在新浪凭借着微博的优势在大力的扩张,并且进入了微博客领域,加上之前的盛大,点点网现在应该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具体该如何应对,此外,您和陈一舟也算师徒关系,但不久前因为人人封杀的事情闹僵,您觉得值得吗??
许朝军:如同万米长跑,点点提前跑了500米,如何能够第一个冲破终点? 唯一就是奋力奔跑,保持领先地位。我不迷信大公司。如果我们迷信微软,为什么google能够出来?如果我们迷信GOOGLE,为什么有FACEBOOK?我们迷信FACEBOOK,为什么有TWITTER?
龙兵华:上次徐易容(微博)王慧文等人来参加腾讯的微论坛,提到现在概念太多,但要做好产品,还是要追根溯源,搞清楚产品能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有了博客和微博的时代,轻博客满足的到底是什么用户需求?这些需求现在是非常强烈,还是有待挖掘?
许朝军: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这是轻博客的内在需求。
付亮:现在很多新产品都会疯狂的采用广告来打出市场,为什么很少见点点网有此较大的举动?
许朝军:点点更相信口碑传播。
凤凰周刊-玛雅:希望能够听到您的回答为什么想到推出点点网,我们在点点网能够做些什么,得到哪些?
许朝军:轻博客会是互联网上新的物种,所以点点选择了轻博客这个方向。你可以在点点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关注自己的兴趣,关注自己的内心。
刘陶:这次问题比较多:第一:点点何时会上市?第二:对于很多具有微博用户资源的门户搞轻博客,点点的会有压力吗?第三:点点是否有转型的可能?
许朝军:1.上市这个太早了,我们才做了4个月左右; 2.一起来教育这个市场,会加速轻博客的崛起; 3.为什么要转型?我们坚信轻博客可以给很多人带来价值。
猩猩-谭頔:新浪的qing,盛大的推他都在测试,对于点点刚刚起步便面临的同行竞争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新浪靠微博所聚拢的用户效应和基数是否可以让他们在“轻博客”的领域如鱼得水?您是如何看待点点网后续的发展?能否透露一些计划?
许朝军:点点已经突破了100万用户,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1000万用户。qing还没有正式推出,不好评价。你们可以看看推他的发展情况,点点遥遥领先。
凤凰周刊-玛雅:点点网从模仿Tumblr开始,体验者称其第一个内测版“完全就是Tumblr的中文版” 在中国C2C电子商务兴起之前,中国互联网创业的C2C(Copy to China)模式早就流行起来并延续至今。请问许先生对此是怎么看待的。
许朝军:互联网领域,美国发生的大故事,在中国一定会发生。这是我坚信的事情。出做一个美国正在的成功的方向,会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感谢大家的参与,在回答大家问题的时候,我也在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大家。为中国轻博客加油,感谢对点点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