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搜索
查看: 2238|回复: 0

互联网“雷锋们”的收费路线 免费软件或到尽头

[分享]
发表于 2011-4-9 15: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不起,这一次不是免费的。3月23日,冯华君以这句话开头,写了一篇博客。过去五年,无论他开发的麦金塔系统开发出中文输入法Fun Input Toy(FIT),还是iOS(即iPhone、iPad的中文输入法WeFIT,由于“可以享受中文输入的快感”,被中文用户热捧。同时,这一系列的中文输入法和各种版本升级,都是免费的。类似冯这样的开发者们被用户奉为互联网的“雷锋”。


+ u0 q$ l% O3 m  l3 \+ x

而这一次,“雷锋”里鼎鼎大名的冯华君跳出来,“明目张胆”地说,我要收费啦!


+ L6 |; y7 t8 g! n" g& P4 ?; \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用户熟悉的免费午餐开始终结了么?

* v9 `; I; d+ P

“曲线救国”的收费

( g% x, x3 J- W

冯华君发出博客的当天,FIT写字板正式在App Store开卖,售价1.99美元。

; |- i& q5 e  {

“这个价格是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的。”吴晓丹对本报记者说,他们要做一个行业标杆,告诉用户这款App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付费。同时,也希望向其他开发者传达这样信息:开发工作是可以挣钱的。


) e3 ]* G; q8 J, R

吴晓丹2008年与冯华君合作,在广州成立了公司,名为FIT新点科技(前身为顺科软件)。吴是CEO,冯为技术总监。


, ]8 r1 E- q! V2 V0 p

FIT写字板可以看做是一个类似苹果自带的记事本,不同之处在于,启动FIT写字板,在这个App内输入,使用的就是FIT输入法了。如此FIT输入法终于登陆App Store。


4 ~2 b) P+ v8 i' ]8 i

据吴晓丹透露,这个产品可以发挥公司在输入法上的技术积累,但是“是曲线救国”,实现FIT输入法“合法化”。


' T& q" A9 J0 R( k+ B. P  E

“合法化”听起来很严重,这要从输入法与系统的关系讲起。麦金塔平台、Windows平台,允许使用系统配置之外的输入法。因此,在麦金塔系统中使用FIT,和在Windows里使用搜狗输入法,没有什么区别。

4 i6 T0 M& y1 v% d! ^

而iOS就不同了,时至今日,iOS的开放步伐依旧缓慢,仍不允许用户使用系统配置之外的输入法。


) D+ V) k. ?* b0 s5 @" k. Q: U

因此,要使用便捷的WeFIT,中文用户熟知的“越狱”(暴力破解iOS)似乎成为“不得不”的选择。

: c9 G* u6 T6 y' A- k5 }

而对于开发者来说,连App Store都无法登陆,谈何挣钱?


0 T# B+ T' I4 {/ F  a5 ?. A

“我从来没有因为我做这个‘还算是蛮多人用’的软件有过直接的收入。”冯华君很长时间有着这样的想法,“我为什么不把自己对技术的狂热去做一些实在一点的事情?”

4 ^7 p% ]& p! Z. R5 G9 s, V

FIT写字板的上线,iOS设备不必“越狱”,只要购买FIT写字板,打开FIT写字板,输入好文本之后,选择邮件、短信或直接剪切。

. Y" N  c0 u( k8 T' S3 \$ Z

“看起来是把文本输入多了一个入口,但是,由于FIT输入法相对iOS自带的输入法,即便多一个入口,输入的乐趣还是有的。”吴晓丹说。


  W+ Y6 f8 a% B; F

下载数据也证实了以上的说法。自2011年3月23日开始至2011年3月30日,在付费软件中效率(Productivity)一类里,FIT写字板排名第一,下载量超过1000次。FIT写字板也可以开始为冯华君和吴晓丹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

2 L! `* v! J# G+ k, B" M; a

用户小黄就是这一千分之一,他读了华君的博客,付费购买了FIT写字板,由“用户”变为“顾客”,使用到好的产品,而且做出了支持正版的态度。

( b1 [' a1 l. i' b! m' U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顾客”认同,为了支持正版应用开发者——甚至,吴晓丹的朋友拒绝了他赠送的测试账号,自己付钱购买FIT写字板。

% w9 U4 }" R4 ]7 o

“0.99就太Cheap了,日本做输入法的App标价9.99美元,对于中国消费者,又显得太贵了。”吴晓丹选择了1.99美元,“这样的定价,肯定还是亏损的,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FIT写字板的团队人工,是不可能由目前的这个数量单位的用户养起来的。”


; z  z& I% V% p3 d" O3 p

如吴所言,这个数据显然不够。2011年年初,苹果官方网站公布,应用下载量超过100亿,另据产业研究机构Asymco的数据,平均每台iOS设备安装60个应用,在未来,一半应用是付费的。

+ C  n: f' C. @# `# L* d( @1 k& |

吴晓丹和冯华君瞄准的是这个市场。尽管,目前只有游戏App的下载量能以10万计,相对专注的他们要走的路还长。


" |3 Y5 [# a# g) I5 B

FIT写字板不仅仅为输入法“合法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公司开发团队的品牌建设。

' m4 b) P0 r2 T- I0 \

4月,FIT写字板预计推出iPad版本,其他iOS设备上的FIT写字板也会陆续推出,另有一款正在研发的产品。


/ b- ]# M6 r  V

“没错,这一次,一切都是收费的。”吴晓丹说。

! R  I% d" }7 Q4 Y6 F2 Q* I

从App外包业务到做自己的品牌


7 t$ U4 b- n, W

冯华君是一名知名“果粉”(苹果产品爱好者),出生在广东,大学学的是管理学。但是,从中学开始,他从痴迷各种游戏,到开始自学编程。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曾以“合同工“的身份,进入苹果公司,开发关于售前技术支持的产品。


- p; z# _! E# O8 U* z! T

2007年,旅居瑞典之前,冯曾在百度任职,月薪过万。这期间,曾经的他和每一次互联网沸腾时代中,“车库”里的年轻人一样,做过音乐播放软件、博客服务提供、视频分享网站、开源社区等等,他甚至曾带着奇思妙想去找风险投资人,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6 j$ D, f, v9 A0 y! o% ^2 m. H0 \

创业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冯华君在“门外”一次又一次尝试的时候,吴晓丹的经历之于冯——似是故人来。

% `$ G! A( W& b* Z8 U- }

吴晓丹出生在广州,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山大少”的他,是广州第一批“网虫”。13年前,读高中的他,最喜欢一个名为“飞捷”的BBS,彼时在BBS上最活跃的人,今朝已都是中国互联网不得不提起的名字——丁磊、陈磊华等。

. X6 _3 H2 K5 q6 h5 g) M$ Q+ R) a

2004年,还在美国读书的吴晓丹,与冯华君越洋合作,开办了视频分享网站——Veeky,这个网站比如今的视频大鳄——Youtube还略早几个月。而一年后,公司关门大吉。

: d/ Q9 h6 l3 `! c+ j5 m  w

缺乏资源是吴晓丹分析出的失败原因。因此,2008年,他和冯华君创办公司之后,特别重视这一问题。


  L) X8 u" h, q" w* `# V

除了研发冯开发的FITWeFIT系列这一相对专业的领域之外,公司承接各种企业定制的App外包业务,网易、支付宝、淘宝、盛大都是他们的客户。

4 \; k+ O  W7 Q' D# e

外包业务增进吴晓丹对于App Store市场的认识。他认为,目前的平台中,有三类应用。

% K" n  Q# y% e# S1 e5 f  y

第一类是卖自己的东西,即付费应用。模式也各有不同:有“一锤子买卖”,用户只进行一次支付。比如,FIT写字板,支付1.99美元,就可以使用了,之后不会增加其他费用。也有In

App Purchase,比如,很多游戏类App,下载应用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继续购买游戏中的道具,就是付费的。

( E( e  ^+ B  O: b5 y# |" U1 `

新点科技在这一类App的外包业务中,积累了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他们曾经为日本公司做过一个教育类的专业App,供大学生做题使用,还曾为美国FYI

Mobileware公司做过一个iXpenseIt的个人理财App,后者曾在理财类App类下载量位居第一。

0 y8 v% n8 S; N. E0 q0 z4 t

打出自身品牌的新点,会否如HTC手机一样,将代工的技术积累化作自身App品牌的优势,在此类应用中,推出新的作品?


8 r$ O1 [7 P' D' Q# X

吴晓丹笑而不答,“现在说,还太早。”


2 g. M( ?: Z& M* `1 W: X/ ~/ v

第二类是帮别人卖东西。这是中国开发者以往最经常走的路子,先做一个平台,免费下载和使用,积累用户量,让App成为渠道,来卖广告或者别的推广。

# @, Q& f. K7 W4 D, C; z  k

第三类应用,在吴晓丹眼里,属于公司主营业务的战略补充,例如,招商银行的App。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类软件中也有付费软件,如,凯立德地图售价14.99美元,下载量依然很大。

, b5 {. x9 c" [0 {& N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做App前的品牌效应带到了App上。”吴晓丹如此解释。


  H* @* B9 E* j2 Y; R' C

这也许正是鼓励吴和冯继续前进的注解。


. W9 g: R% Z( p! I+ E+ j

2010年年末,他们决定开始放弃年收入200万的外包业务。这一举动之后,再不是年轻的冲动,而是理性的选择,团队也获得了天使投资。

  M6 p( X2 {- ]" ^

事实上,做品牌也是天使投资人对吴和冯的期待。去年年末,天使投资人对这一国内知名App代工团队产生了兴趣,通过朋友的联系,想去实地考察一下他们的“战斗力”。


+ ]3 I: J% f$ `5 B  ~

“当他来到我们办公室,很惊讶我们不是在‘车库’办公,而是在一栋甲级写字楼里。”吴晓丹说,“很少代工公司会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吧?”

. u1 }7 C% A0 q0 C& M9 x2 }

做有品牌有价值的付费应用,这一共同的理念,使FIT顺利获得了资金注入。


9 A  o1 g" y, T0 z0 o' ?* s

“FIT已经走了5年,从松散的团队,到接单,到规模接单,到开发产品,5年之后才敢喊出:我们开始收费了,慢是慢了点,但我知道,我们没有变坏。”冯华君在博客里说,因为世界开始改变。


, ^' N* |( t2 L

《21世纪经济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扩展中心 - 杭州富迪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4042422号-1 )|网站地图QQ机器人

GMT+8, 2025-5-4 00:39 , Processed in 0.48513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IP地址位置数据由 纯真CZ88 提供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