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仰望着别人 微博(Microblogging )服务在中国遍地开花,这种只要书写 140字就能张贴资讯的小型部落格,在传统入口网站新浪以及依靠即时通讯服务起家的腾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力,各自的微博用户数都已经超过了一亿,比先前的 SNS社交网络还要更火爆。 # I! g8 k" p9 y; q& t# B* g
为什么经营网路媒体的新浪,以及经营社交工具的腾讯能够这么顺利的推动微博发展,除了各自塬先就拥有广大用户群体的优势之外,这样的背景也道出了微博本身的双重特性:媒体特性与社交特性。而一切的关键,建立在笔者称为「45度仰角」的特性上。
n+ y" f, _4 P7 F( u微博最伟大的设计,在于「关注」(Follow)这个功能。每个微博的用户都有他关注的对象,只要他关住了别人,就成为那个人的粉丝( Follower)。同样的,每个人也都会被别人关注,也会有粉丝。粉丝能接收到他所关注的对象所发来的资讯,不论是原创还是转发的。 $ c& D0 ~+ e' h& U; |3 s, a
一个很奇妙却很尴尬的社会现象:你只会关注你看得起的人。也就是说,你是以45度仰角在仰望着那个人的,或者最起码平视。大部分的微博用户除了自己发文,就是接收来自他所仰望的人的资讯,并且转发给其他同样用45度仰角看着自己的人。资讯,在这样的过程中传递。
7 C3 L; e j" e9 p0 w. l/ I这个在社会中很熟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高攀」。
* h3 q' ?) y5 u) j不要否认这45度角的存在。这个特性在微博上要比社交网络上要更加的明显。社交网络上最关键的功能是「加为好友」,从命名上就能发现这是 0度的视角–既然称为好友那就是一种平行关係–而微博就称之为粉丝(Follower),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 w! g% L6 E! ~6 x5 Y7 l◎新闻资讯来源的改变
9 l$ b8 O9 @( ^" U2 h; _5 d根据Yahoo Research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微博服务提供者Twitter 上仅两万名精英用户就吸引了 50%的注意力,而这两万名精英用户却仅占Twitter 用户总量的 0.05%。精英用户的主要构成为:名人,博主,媒体机构代表,以及其他正规团体和普通用户代表。 + Q; [$ U, ~' H6 `$ W2 A
人人都以45度仰角望着资讯的来源,层层向上,必将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导致资讯仍然由少数的精英所提供。在这个系统中,就算有来自草根的声音,也必然是因为经过了一个量级的精英转发(放大),最终引起了大量的关心。否则,其声音必然很快淹没在系统中。 8 I4 y6 }* d* ~ h) Y* b( u
深究微博的媒体特性,这与传统媒体不同之处在于:资讯来源是以人为单位,而不是以组织为单位。Yahoo Research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还指出,媒体机构在Twitter 上发布的资讯最多,而名人吸引的粉丝数量最多。普通用户所接收的Twitter资讯中只有15%来自媒体机构。
0 y0 n: {) ^: [- z传统媒体做为一个有组织的,权威的正规的资讯发布者,其权力基础正在快速被侵蚀中。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新闻资讯主要来源,甚至威胁到传统的入口网站生意。传统的入口网站尽其所能将各种传统体所产生的内容聚合,如果不图变革,其重要性与价值也会日渐降低。 . V# o6 A0 y# [7 V2 I& H
权力的下放与收编,将成为入口网站必须思考的问题。入口网站除了继续其传统的内容聚合及塬创内容发布外,网罗精英名人成为其所经营的微博中重要的资讯来源,媒体内容与名人的转发点评交相做用将能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端看如何运用。
' M4 `2 U' d9 w◎微博是资讯筛选器
$ R4 c4 N0 k! B- V% r8 ^在微博上,你收到的资讯其实都是别人筛选过的,因为别人觉得值得书写或者转发。换言之,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视野的宽度。有不少人一开始在微博上关注了太多人,导致自己被海量的资讯所淹没。人的时间很有限,意味着你仅能以45度仰角仰望少数人而已。 6 Q* t9 _* j: F; e' Q8 Q8 L
这个特性导致微博成为一个「资讯的过滤与筛选系统」,说得夸张一点,你觉得重要的人正在帮你决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决定哪些资讯是重要的」这事以前是搜寻引擎在做的。不论是Google还是百度,都是透过某种算法来决定其搜寻结果依照重要性来排名。 " n2 C$ Z/ w e2 v# p1 b5 Q
在美国,社交网络Facebook的流量已经超过了Google的流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这个角色更可能由微博来扮演。大家相信由自己信任的资讯来源所提供的资讯,这种靠着人际系统所达成的资讯筛选效果,比传统搜寻引擎依照技术计算出来的更有人味。 " N5 j8 Z- j) C6 Z' T% \! z% S
当然,搜寻引擎并不至于被取代,因为其处理的资讯更偏向静态资讯而非动态的即时资讯。然而,现代人所接触的资讯量实在是太大,需要筛选。搜寻引擎先前是能处理这个问题,但现在看来仍然不足。笔者经常在大量的搜寻结果中大浪淘沙,仍需花费大量时间。
9 j, J, S# c$ D; {7 D/ L搜寻结果应符合情境。考虑引入部分社群机制,让众人参与去应对资讯筛选与过滤的问题,这将成为搜寻引擎必须思考的方向。微博就是个即时的资讯筛选器与放大器,而这结果居然是由一个小小的「关注」功能所达成,佩服其发明人对于人类「45度仰角」心裡的深入观察。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伙人黄绍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