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网站被指不安全
以上袭击行动的制造者究竟是谁,他们是分布在世界各国角落的个体,还是隶属于某个组织?
其实,他们拒绝躲在暗处,相反,偏要高调地站在明处,向世人宣示自身的存在。
比起“受害者”的数量,袭击者的名字却只有一个———“鲁尔兹安全(LulzSec,以下简称‘鲁安组织’)”。这是近两个月来全球蹿红的黑客组织。
与以往低调的黑客组织不同,“鲁安组织”高调、公开且非常活跃。他们将推特(Twitter)和自身的官网作为宣战地。
袭击行动的前后,他们都会不定时发布信息,嘲弄攻击目标。他们还开设了攻击热线,号召“粉丝”们拨打电话,商讨下一个攻击目标。
“鲁安组织”有自己的原则,它曾呼吁:媒体们,请报道我们公布的那些真实文件吧,不要仅仅关注我们那些“愚蠢”的媒体声明。
对于攻击美国军政网站的举动,“鲁安组织”解释说:“我们非常不喜欢美国政府。他们的‘战船’太弱了,网站不安全,又缺乏乐趣。为了帮他们修补,我们决定带来一些额外的欢乐。”
攻击游戏服务器招同盟不满
“鲁安组织”曾从正规的社会网站上窃取并公布了6.2万份邮箱账户及密码,其中有数百份简单地用“12345”及“password(中文意为‘密码’)”为密码,有28个以“11111”为密码,有14个以“0000”为密码。
由此,该组织“善意”地提醒网友抛掉这些“白痴”密码,想一些更有创意的密码。
“鲁安组织”对外一度可以所向披靡,但难以经得起同盟间的内耗。
曾同“鲁安组织”共同发起“反安全”行动的盟友,同为著名黑客组织的“匿名”(Anonymous),已与“鲁安组织”走向了决裂。后者曾动员众多黑客对游戏服务器进行猛攻,导致众多著名游戏全面瘫痪,这引起“匿名”的强烈不满,进而全面冻结一切与“鲁安组织”的事务。
前美国军方黑客组织The Jester公布了“鲁安组织”的私人聊天室,内容显示,对FBI的攻击之后,“鲁安组织”内部一度出现分化,有两名黑客担心美国政府会报复他们,选择退出。之后,另有两名黑客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离开。
19岁成员克利里英国被捕
无所顾忌,树大招风。“鲁安组织”已被美国FBI和英国警方盯上。6月20日,英国警方逮捕了19岁的黑客瑞安·克利里。“鲁安组织”起初声明克利里并非其成员,但随后承认克利里的确管理着该组织的一个服务器。
在经历众多黑客的轮番轰炸,面临FBI的调查以及组织成员被英国警方逮捕的事件后,“鲁安组织”于6月26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退出江湖。
该声明显示:在过去50天中,我们竭尽全力扰乱和曝光企业、政府和公众信息,这一切都只为娱乐自己和大众。在我们所热爱的事业面前,所有功名利禄都微不足道。欢乐就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曾为知名黑客的网络安全咨询师凯文·米特尼克,以“过来人”的经验对媒体分析说,他们之所以停止行动,可能是基于“见好就收”的心理。他们害怕犯事越多,犯错的几率越大,被捕的可能性就越大。
揭秘
头目隐身幕后 老三充当喉舌
“鲁安组织”的英文名称“LulzSec”是一个组合词。
“Lulz”是网络用语,意为对别人出丑大声地笑;而“Sec”则是security(安全)的缩写。该组织用一个卡通人物代表自己的团队形象———一个戴毡帽、留小胡须、手拿高脚杯的雅痞。在其官网上有一艘用标点符号拼成的航船,被命名为“Lulz”号。
“鲁安组织”曾自曝其有6名成员,还将六人组定位为:“我们是LulzSec,一群娱乐人士组成的团队。网络世界无聊乏味,现在,我们已承担起一份责任:传播快乐、快乐,还是快乐。”
据其他黑客组织窃取的聊天记录显示,“鲁安组织”的头目是一位30岁左右的资深黑客,代号Sabu。他不仅是安全顾问,还负责向组织成员发布指令,严密地管控着组织成员。他们要时刻在线接受命令,但头目从来都不会在组织的公开活动上露面。
二号人物“Kayla”,负责管理僵尸网络,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着一大批被感染的电脑,以便对目标站点发动DDoS攻击。
老三“Topiary”是组织喉舌,管理公共图片信息,负责运营那个拥有28.5万粉丝的推特账户。其他成员负责管理服务器、代码编写和实施攻击。
据媒体披露,Nakomis是“鲁安组织”编码员,年龄24岁至26岁,本职是军方反间谍成员,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政府情报。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居于南加利福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