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团购网站销售假货事件频发,前有高朋网卖假天梭、后有淘宝聚划算上的问题卡西欧手表。团购导航网站团800相关数据显示,仅10月份消费者共计提交了1132起团购投诉,其中202家团购网站被点名投诉,而面对这些投诉,最终解决率也仅为58.7% 。声称自身产品都有严格审查体系的团购网站为何还会有如此之多的投诉?背后还有哪些利益推动?《IT时报》记者为你揭秘团购商品上线过程中的奥妙。 老大一句话,上就上,不上就不上!
3 @- H% E- ?5 `, m5 Q情景再现 业务员:老大,我刚谈了一家餐厅,环境特别好,口味也很好,价格也很低,上吧? 业务主管:哪家餐厅? 业务员:就市中心那家最火的呀,平常排队得排一个小时的。 业务主管:有相关证件吗? 业务员: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我都看到了。 业务主管:OK,没问题,记得复印好证件回来。 这是某团购网站从业人员向《IT时报》记者描述的产品上线情形,他告诉记者,产品上线并非像网站宣传的那样,有多么严格的审查流程和体系。业务员为了完成指标,赚得更多提成,会尽可能地“放松”一下。 “审单会”形同虚设 在各团购网站内部,对于商品的监控通常有一个部门来管辖,名为“品控部”,不过,据记者了解,如知名团购网站“24券”,其旗下并没有这样一个部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审单会”内部组织。24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网站团购商品上线之前通常会由商服部、运营部及编辑部的同事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品是否合格。 显然,这样的职能构架并不能有力反映即将上线的产品是否合乎标准,且毫无公信力可言。小可(化名)曾是24券华中某站的销售,他说:“其实就是几个同事内部讨论一下而已,并不会到有关部门核实资料真假。” 小可表示,审单会只是一个摆设,实际就是找四五个人谈谈意见,是名义上必须走的一道程序,“和同事关系好,就不会有人卡你的产品,关系不好就难说了。”他更直言,某些时候,上级主管就是审单委员会。另有一曾经在高朋网任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商家的资质审核方面,目前只能从商家提供的文件着手,“很难辨别真假,如果价格吸引人,审核就只是个形式,直接排期上线了。” 老大一句话 不管有没有 小可告诉记者,无论是他曾经工作的24券,还是现在就职的团购公司,团购上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看主管的意思”。 “看主管的意思”其实就是在确定商家有合作意向之后,将自己洽谈的商户情况告知上级领导,领导认可了,这单生意也就做成了。小可告诉记者,在与餐厅负责人商谈团购合作时,一般就看看他们有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对于证件的真假从不考证,也不会在意是否到期,更不会有人去工商局核对企业资质。“干嘛要为难商家,那不就是为难自己吗?” 主因:网站竞争激烈 商家朝南坐 团购网站进入中国后,仅仅一年时间,各家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将这个本是蓝海的行业迅速变成了红海,并面临各种危机。而鼻祖Groupon的一天一单显然已经演化为一天十几单,拼数量、抢流量成了目前的现状。 采访中,小可反复强调团购网站销售的压力,并称“如果你来做,估计一天就得跑路了。”他向记者表示,在团购网站做销售压力特别大,因为他们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得想今天要谈拢多少客户。 据记者了解,小可曾经所呆的24券站点给业务员的指标一般是一个月10单以上,但是每个月指标会因总公司的任务分派不同有所波动,他把自己比作一个销售机器,天天奔走于不同商家之间,为的就是多谈商户,多上线,多赚钱。 “如果我们没谈拢,肯定会有别的公司来谈。”小可表示团购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商家也会挑,流量高的网站是首选,但当商家价格低时,网站们也会挤破头去抢。” 一位咖啡桌游吧老板向记者透露,其桌游吧最近与知名L字头的国内团购网站合作。“谈判很轻松,复印了营业执照而已。”桌游吧老板说。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团购网站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对团购商家、产品审查不够严格,“现在各家都在争流量,有了流量就有客户,有客户才能谈体验,才能进入资本市场,”他坦言,国内团购网站目前的最终目标就是融资、上市。 亲,想上聚划算吗?不成功不要钱哦!
+ l6 I# J, |. P: Y1 v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