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华语小说家张大春:网络阻碍文化 一代不如一代

2010-9-26 09:26| 发布者: 湖中沉| 查看: 805| 评论: 0|来自: 重庆晨报

    小说成名作《四喜忧国》首次内地出版

张大春其人

    张大春是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

    本报讯 (记者 冯伟宁)台湾小说家中,张大春这个名字最近在内地出版界颇为活跃。特别是《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出版后,内地读者对这位台湾作家逐渐熟悉起来。20多年前,张大春以短篇小说集《四喜忧国》成名,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本书首次引进内地出版。本周,乘张大春受邀到北京,参加理想国文化沙龙,与贾樟柯、陈冠中等人就华文文化共同体进行对话的机会,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访问。

20年前成名作 内地首次出版

    《四喜忧国》的出版是张大春真正意义上被内地引进的第一本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不但包含台湾版的所有7篇小说,另外还增添了6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他初期的成名代表作,比如《将军碑》、《四喜忧国》、《悬荡》、《鸡翎图》等等。

    《四喜忧国》这篇小说发表于1987年,故事中的主人公朱四喜,是一位大字不识、穷酸潦倒但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的外省退伍军人,他跟着同乡识字看报,只为能写一篇“告全国同胞书”。他这个忧国忧民的心,正好与文中那个“越来越糟的世界”形成强烈对照。

    据张大春介绍,其实《四喜忧国》这个故事来自一个偶然:一次张大春走访一位失散多年的老友,发现他的旧居已经残破不堪,家徒一壁。原本充当壁纸的报纸已经发旧,走近一看,上面刊登的,是某年双十节蒋介石所发表的文告。

    张大春的早期成名作《将军碑》,经常被拿来和白先勇的《国葬》相比,不过因为张大春讽刺了一个国民党老将军生前身后的事,当时出版时曾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

写作风格变幻 文论同时出版

    张大春和邓丽君、王伟忠等人一样,都是自小在眷村长大,他最早的成名作《四喜忧国》、《野孩子》、《将军碑》等都有眷村的背景。张大春的父亲是“国防部”文官,到了台湾也住在眷村里。

    在台湾文坛,张大春以创作量丰沛著称,写作风格也不断创新。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将军碑》、《四喜忧国》等,到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再到新闻写作系列《大说谎家》、《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等,张大春一直在创作上求变。后来他还写了武侠风格的《城邦暴力团》,文论集《小说稗类》,以及笔记小说体《春灯公子》等。这一次与《四喜忧国》同时出版的张大春作品,还有文论《小说稗类》,这本书在2004年曾经出过一版,重新修订后添加了一篇新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网络阻碍文化 一代不如一代

    张大春本周受邀在北京参加理想国文化沙龙活动,与易中天、陈丹青等人对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大春提到自己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送孩子上学,上午和晚上写作,下午做节目写写字。和易中天等内地学者不一样的是,张大春并不怎么上网。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太过依赖网络,因为资讯获取太方便了,所以人们不需要去记东西,上网搜搜就可以。网络阻碍了文化发展,所以导致一代人比一代人没文化。

    张大春早期的作品,也有着不少魔幻主义的风格。在张大春看来,马尔克斯无疑是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不过在他心中,排在第一位的作家应该是契诃夫。而在内地作家中,除了山东老乡莫言,阿城和王小波也是他十分欣赏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下级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扩展中心 ( 浙ICP备14042422号-1 )|网站地图QQ机器人

GMT+8, 2024-5-19 21:01 , Processed in 0.15101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