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迈入低增速,电商发展应求变
国内知名电商评论人士鲁振旺先生近期表示,国内电商发展已经迈入低增速,电商若单单只卖商品,将毫无出路。从2005年开始,我国电商经历持续六年的高速发展期,年度增速在90~110%区间,而在2011年,增速忽然下降到60~70%区间,从今年一二季度发展来看,增速继续下滑,今年电商整体增速预计下滑到30~40%区间。十年的高速增长到当下的情况是:电商巨头在血拼,风险资本在观望,中小电商在寒冬里挣扎。从麦考林IPO到如今京东上市甚嚣尘上的传言,资本扩张的诱惑始终主导着国内电商圈,跑马圈地成了各大电商的拿手好戏,拼资本,拼广告,拼规模,可当如今电商的泡沫逐渐消散,资本逡巡观望,在经历高速膨胀后,鲁振旺先生认为电商发展应回归理性。电商求变,首先要革新的就是要抵制玩弄价格的低劣手腕,最基本的就是从消费者服务出发,“电商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资本继续涌入的问题了,如今的低速,既代表了资本市场怀疑的态度,同时也是电商行业走势被看低的表现,其实质是电商整体前几年重量不重质的畸形扩张导致的泡沫萎缩,既是阵痛期,也是变革期。”某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道。从时间的发展角度来观察,则能看到整个电商发展的阶段特征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如今绝大多数电商企业都聚焦在价格,产品,库存,pv等即时性数据上。产品策划亦主要大打价格牌,相对的消费者体验、反馈,则一直排在优先顺序的最末端。比如当下越吵越烈的价格战,从本质上讲亦是市场寡头化,野蛮化的一大表征。众多电商应声而战,尤其亦有不少中小电商,也开始集体滥用降价,不顾成本地进行广告推广等等野蛮手法。诸多行径,除了反应电商整体的抽风,更多的则是内骨子里急躁冒进思想的自然反应。转思之,当下市场固然转冷,但并非就只剩下野蛮营销这件法宝,过度的降价,过度推广,无疑一剂虎狼之药,一时虽欢愉,但消费的是其品牌的潜力。一家如此,多家如此,则整个国内电商圈自然“世风日下”。当然缺乏消费者本位思想的电商市场虽凌乱,但也存在着根基于品牌价值,经营理性的电商,比如定位于免烫衬衫专家的“海e家”,以中端服装为本的“玛萨玛索”。鲁振旺先生所言之转型,对于服装等垂直电商来讲,其根本,就是要以品牌附加值来增加电商的竞争力,一个良性的市场绝对不是金字塔式的市场价格模型,而是椭圆的——中间大部分是各类品牌,上端是奢侈品,下端是廉价品。决胜的是品牌品质,而非比拼促销力度。“聚焦在价格而不是从精细化市场出发,这是眼下大多数电商的通病,而良性的电商市场必须需求庞大的中产阶级以及理性的,具有服务精神的品牌电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电商寒冬已经把事实的逻辑走向摆明了,面对未来,电商必须悬崖勒马,必须从价格战的泥潭里脱身,要有长久打算,辅以精细化经营,慢慢培育品牌,现在准备,还来得及。”海一家市场总监徐得红如是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