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搜索
查看: 2661|回复: 0

网站流量每况愈下 Digg改版自救难掩颓势

[分享]
发表于 2010-10-13 14: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5日,美国社交新闻网站Digg向公众推出最新版v4。新版网站上线仅一个月,流量却急剧下降。由于对改版不满,Digg粉丝集体叛逃,上演了一场退出的闹剧。

: r: U4 {3 c+ l# o* F

这样的局面是Digg自掘坟墓,还是用户对新版的正常反应呢?

- r8 V9 o+ Z6 k* r$ j: V3 G' e

难掩的没落

% c' x! f) _, D/ T& {1 Q

Diggde 中文翻译为“掘客”,在Digg上申请一个账号你就可成为一个掘客。作为第一个掘客网站,自2004年创办之后,Digg流量迅速飙升。每天有超过100万个掘客聚集在Digg,阅读、评论和“digging”超过4000条信息,每月页面浏览量超过2亿次(2006年4月的数据)。然而,世事瞬息万变。作为最热的Web 2.0网站,Digg却正经历它最难过的一年。

0 H/ u; ]* k7 `- ?-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igg拥有每月超过3500万的独立访问用户。从全球来看,Digg的用户增长速度十分迅速,然而它的美国用户却并未增长。Quantcast的数据显示,近期Digg的美国流量迅速下滑,由4月的2710万降到了7月的1370万。与此相反,Facebook在6月拥有的美国用户却达到了1.452亿。


2 H" a( E# D0 t7 R% n

Digg将此归罪于Google,说搜索结果偏少导致其网站流量下滑。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Digg已经落后了。用户更愿意将时间用在Facebook或Twitter上。Digg的模式遭到了挑战:用户对于社交网站的需求是有限的,吸引人且有用的网站才能幸存。

3 e! L) K$ B' W' _8 e8 ?

对Digg来说,不幸还不仅这些。2009年,在受到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冲击后,2010年第二季度Digg裁掉了10%的员工。就在员工惶惶不可终日时,Digg高层也处于动荡中。因为Digg的风险资本家不满,今年4月,Digg时任CEO Jay Adelson被Digg董事会要求辞职。而Digg创始人Kevin Rose接任CEO后,却一直在为CEO职位物色新的人选。


5 [$ E5 c: u) [8 m3 z- S2 U4 M" w

网站流量下滑,投资回报率低,高层动荡不安。风光一时的Digg似乎和曾经的辉煌渐行渐远了。

0 O% }0 d+ y! z. `( i

挣扎的改版行动


" X! {  Z7 K1 ?' v! Y

Digg要走向没落了吗?Kevin Rose显然不这么认为。为了扭转局势,8月25日,Digg最新版v4正式上线,并向所有用户开放。


8 o* X# `0 T3 X) g9 T  p0 c* ~

从Digg新版页面来看,v4版本添加了很多用户要求的功能,其目的则是要打造一个在线社区。而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也指出,Digg v4版本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对社交的强调。

2 O+ S- e% d7 X! a0 I

“新版Digg将能显著推动网站流量增长,这也将是Digg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变。”Kevin Rose自信地说。当前Digg里的重要新闻最多只有几百个“digg”,而Rose的目标是增加到2万至3万个。眼看着众多内容发布商痴迷于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传播内容,新版Digg的目标就是获得内容发布商的注意。


  V2 U5 c1 h0 p, a. x" ^$ k' r

其实,前任CEO Jay Adelson曾表示:“改版后的Digg将强调客户化模式,基于用户的兴趣、所处位置进行排版,所追随的人将不仅仅局限在Digg,还将包括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他认为,Digg准许用户匿名登录网站和提交新闻,这一变化能使Digg的新闻提交量从如今的2万多条增加至数百万条。

' R" C, U; _) Q( s! ?+ |; Q6 Z

Digg改版的目的很明确:更加重视发布商和大品牌策略,并将广告作为公司的主要营收推动力。目前,Digg的策略似乎已经带来了一些广告业务的成功。

! k" ], e% M2 R: }

改版后的Digg能否重新散发活力,目前形势来看似乎并不乐观。想真正得到复兴,恐怕还需要Digg再继续努力改变用户特别是那些休闲用户的习惯了。


8 ^3 \$ o' l/ {3 |* g4 r

对Digg来说,这是第四次对网站进行改版,而新版上线的时间距离Kevin

Rose首次谈及该版网站的2009年4月已有一年半之久。Rose对Digg改版工作的进程似乎没多大的耐心,而Digg的改版却一拖再拖,上一任首席执行官Jay Adelson下台的原因显而易见了。


" `+ }  V3 u- n6 H

自救还是自掘坟墓


1 v0 G; v) c+ J# `' p

Digg新版上线并不顺利。上线过程中,新网站登录速度缓慢,还经常登录不了Facebook。而用户的不满并不仅如此。


: ]5 y9 K" g, z" k. h  Q+ i

“我不喜欢Digg新版。但是我想可能只是不习惯,多适应一会儿就好了。”资深的掘客Sjvn说。为此,他故意避开那些关于“新版Digg很糟糕”的报道,他知道,适应一个新事物总需要时间。然而两周后,他对新版Digg给出了一个他认为很公正的使用评价:“真是糟透了。”

8 E1 |8 [( X  e  J

“我讨厌不再有即将发布的新闻内容页,我讨厌‘我的最爱’消失了,我讨厌我所憎恶的新闻没有‘埋葬’或‘不喜欢’的选择。Digg死了。”

Sjvn无奈地说。另一个Digg的掘客Andy Sorcini也这么认为,当Digg网站新版还在测试时他就这么宣称了。


3 \+ T2 q& n+ l

Digg改版遭到掘客们极大的不满,而争议最大的是高挖掘率的文章控制了网站首页。掘客们通过在自己的博客上投票要求Rose“做正确的事”,并希望将Digg改回原版。而这一要求并未得到Rose的认可:“我已经感受到用户的愤怒了,但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


( j5 X* Z& _) r' @! M6 I7 E

掘客们并没有宽容地接受Digg的改变,Digg新版取消了“埋葬”功能,而用户选择了“埋葬”Digg。

- _7 V! R! n& Q

Hitwise最新数据显示,自8月份改版以来,Digg网站流量大幅下滑,美国互联网用户对Digg访问量下降28%,英国用户访问量下降34%。由于对Digg改版不满,很多资深用户已经公开转投竞争对手Reddit.com。


, |$ |& x( D, J. {

对于用户的离开,Rose不以为然。“如果你真正喜欢Reddit,我不会介意。” Kevin Rose表示,Digg不会放弃v4版本,对Digg新版,用户应该学会适应。

$ M/ X/ C+ X1 G# {3 p

Gawker Media市场销售经理Christopher Mascari说:“看起来人们对Digg的兴趣在减弱。其他新闻网站成长起来了,Digg就被挤出来了,” 然而Kevin Rose却坚持说自己正在努力奋斗,并努力再赢得大家的认可,将Digg向一个互动的社交网转型。


' v8 r& N; b% H, Y3 M: S  S

Digg在界面和整体体验上进行了不少改变,但此次改版之举究竟是自救还是自杀,恐怕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而目前不容忽略的事实是用户对改版的不满使新版网站短期内遭遇了严重的问题,而Digg工程副总裁John Quinn丢掉了在Digg的工作。


2 D( ~5 w4 a+ [8 u4 N9 P

新版Digg的主要改变

7 h, d% e2 u* y, z/ E- a( G7 p3 l

1. Digg将逐步在页面上要求所有用户关注好友、Digg核心用户和内容发布商;


- r! v$ |5 S0 j& K3 d

2. Digg将建议用户从Facebook、Twitter等网站导入自己的社交图谱,即联系人;


9 Q4 q% P; K0 d: @7 D( s3 w

3. 用户登录后,首页将不仅仅显示根据全部投票数量筛选出来的头条新闻,还将显示与用户关注的其他人有关的内容,称为“我的新闻”;


1 K: E, f& v6 X  K; W  q) y

4. 头条新闻频道仍将显示Digg整个网站上最热门的内容;

3 s' l! K3 f( A1 M& h& {1 N7 _1 {

5. 某位用户“顶”(Digg)了一条新闻,其好友和关注者将能在自己的动态消息里获悉


; f3 p, Z: _5 W

6. 内容发布商将能通过RSS信息源直接向Digg输出内容;

. X0 l, [8 N+ d# y" A& ?' e9 f' t0 v

7. 手动添加新闻的过程更加简单,用户只要在Digg网站上输入链接地址,Digg将自动获取并生成新闻标题、内容概要和新闻图片等。周寿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扩展中心 - 杭州富迪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4042422号-1 )|网站地图QQ机器人

GMT+8, 2025-5-7 18:55 , Processed in 0.8645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5.0

© 2001-2025 Discuz! Team.|IP地址位置数据由 纯真CZ88 提供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